“南北夾擊、三線作戰”,入汛以來,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、干部發揮主心骨作用,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帶領人民群眾積極防汛救災抗洪搶險,全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當前,全省長江淮河干流及巢湖總體處于退水階段,有關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、干部大力發揚不怕疲勞、連續作戰精神,做好災后重建“四啟動、一建設”工作等,堅決奪取防汛救災全面勝利。
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克難關
“實踐證明,抓好基層、打好基礎,是我們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重要保證,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、不能放松。”
8月5日,從早上7點多鐘到晚上6點多鐘,廬江縣白湖鎮農林水黨支部書記鄭先報先后跑了該鎮4個村、社區,走進田間地頭,指導農民搶收搶種。他告訴記者,農林水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深入受災田塊、深入搶種一線,進行面對面技術指導服務,指導農戶、經營主體做好各項災后生產自救工作,確保“水退一塊,生產恢復一塊”。
基層黨組織助推災后生產恢復,引領群眾重建家園。“我們要保證水位退一寸,重建工作進一尺。”銅陵市義安區老洲鄉成德村災后管理臨時黨支部書記蘇國華說。臨時黨支部成立在工作第一線,迅速發揮作用,成德村災后管理臨時黨支部分成3個小組,第一時間恢復全村供電、通訊秩序,搶修退水道路,深入334戶受災家庭走訪,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。
基層黨組織成為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。“災后生產生活恢復工作千頭萬緒,困難不少,各基層黨組織廣泛凝聚力量,組織帶領群眾開展生產自救,并重點解決好受災群眾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醫等基本生活問題。”無為市相關負責同志介紹,該市農業、水務、電力等部門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,組織黨員、干部深入鎮村指導,加快農田排澇及清溝瀝水,強化種子等農資及電力供應保障;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基層黨組織通過結對、聯建等,指導鎮村加快倒塌房屋重建和損毀房屋修繕。
“災后重建中,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發展、服務群眾、凝聚人心、促進和諧的堅強堡壘。”黨員干部群眾異口同聲地說,戰斗堡壘越強,災后重建的力量就越大。
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打頭陣
“干部敢于擔當作為,這既是政治品格,也是從政本分。”
“不忘初心作表率,災后重建我先行。”六安市裕安區黨員干部積極投身災后重建工作,自7月21日開始,每天有不少于300名區直黨員干部到村幫助開展核災工作,區直黨員干部參與核災的先后有3000余人次。他們冒著高溫酷暑,走村入戶幫助受災群眾做好受災登記,做好受災群眾情緒安撫工作,鼓勵受災群眾建立恢復生產生活的信心,積極開展生產自救、家園重建。
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,全力做好災后重建工作,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受災群眾心坎上。災區許多黨員干部從抗洪搶險一線下來,轉身就立即投入了災后重建一線,鄉、村干部全力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家園重建,農業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搶種搶收,衛生防疫干部有效開展災后消毒消殺和衛生防疫宣傳……
領導干部當好“火車頭”,靠前指揮,勇打頭陣。歙縣成立由縣委、縣政府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領導組,并組建工業企業救災、城區恢復和沿街商貿救災、農業農村和水利等基礎設施救災、信訪維穩、輿情應對、紀律保障6個救災工作組,由副縣級同志牽頭負責做好相關行業領域災后重建工作。舒城縣760多名領導干部奮戰在災后重建一線,直接幫助各地解決物資調度、災后防疫、生產自救等問題2900多件,縣四套班子領導干部堅守一線、現場指揮;所有縣直單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深入到各自駐點聯系的鄉鎮和村(社區),與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一道組織開展災后重建。
初心連著民心,召喚黨員干部在災后重建中勇擔使命。災區黨員干部把災后重建作為初心使命的“考題”,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,精心謀劃、扎實推進災后重建工作,力圖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。
黨員志愿者情牽群眾當先鋒
“黨的執政使命要靠千千萬萬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。”
金寨縣梅山鎮船沖村老黨員宋修龍,是該村電管員。他雖已到退休年齡,但仍冒高溫在挨家挨戶維修線路。他不僅不要報酬,還自掏腰包購買電線、閘刀,“為了讓受災后的村民能放心用電,安心生活”。
危難見真情,黨員始終是群眾貼心人。淮南市大通區根據業務歸口類型不同,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,與受災干部群眾一起開展災情核查統計工作,圍繞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突出問題,重點核查受災群眾房屋情況、財產損失情況等,確保“一戶一方案、一人一措施”。歙縣2萬余名黨員志愿者奔赴縣經濟開發區受災企業、城區受淹小區、公園、廣場,開展災后環境清理整治;28個鄉鎮組織182個“黨員突擊隊”,及時清理清運道路塌方、垃圾淤泥雜物等。
黨員帶動群眾,志愿促進重建。在舒城縣一些受災農村地區,2.5萬名農村黨員扎實開展災后恢復和全域環境衛生整治工作,帶領受災群眾共同創造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。霍邱縣花園鎮發動黨員170人、組織志愿者服務隊6支,啟用排澇設施25座、清理溝渠82條,與群眾一起開展農田排水除澇6000畝。休寧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成立黨員先鋒隊,開展“環境衛生清理”主題黨日活動,并帶動有關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全縣的“災后清淤”活動。
大雨已止,洪水漸退,災后重建正當時。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、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,在災后重建中守初心、擔使命、勇作為,帶領群眾推進災后重建,加快生產生活恢復。
·短評·
勠力打贏災后重建攻堅戰
“只有奮斗,才能治愈過去的創傷。”受災地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、干部要立刻行動起來,連續戰斗,沖鋒在前,攻堅克難,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投身災后重建,全力恢復生產生活秩序,治愈洪災造成的創傷。
人民至上、以人民為中心,要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辦事情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,科學謀劃災后重建工作,把各項舉措做實做細。要時刻關心受災地區群眾安危冷暖,統籌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,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受災群眾心坎上。
一切為了群眾、一切依靠群眾。要堅定黨這個“主心骨”,激發災后重建的信心、勇氣,凝聚災后重建的智慧、力量。黨委、政府要把災后重建作為頭等大事,加強對災后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;領導干部要勇擔重責,深入一線,靠前指揮;基層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進一步組織群眾、宣傳群眾、凝聚群眾、服務群眾,激勵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和生活恢復;黨員、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,堅守職責,樂于奉獻,當好群眾貼心人。
自強者勝!有黨的堅強領導,有黨員、干部、群眾的勠力奮斗,就一定能打贏災后重建這場攻堅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