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員,是黨的肌體的細胞。發展黨員,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。
今年以來,全省各級黨組織把發展黨員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,堅持抓源頭、抓重點、抓質量,一大批先進分子加入到黨員隊伍中來,為黨的肌體增添了新鮮血液。據統計,截至5月底,今年全省共發展黨員8.29萬名,其中35歲以下6.59萬名、大專及以上學歷3.06萬名、生產工作第一線2.89萬名,全省黨員隊伍結構持續優化,黨組織創造力、凝聚力、戰斗力不斷增強。
抓源頭,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
針對在外務工經商人員較多的實際,肥東縣延伸黨組織服務觸角,在上海、北京等務工經商人員較為集中的地區,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,通過建立完善儲備、培養、管理等機制,切實做好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發展黨員工作,有效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。
貫徹落實“控制總量、優化結構、提高質量、發揮作用”要求,全省各級黨組織加強政治引領,積極做好宣傳,引導更多優秀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。
在廣大農村,各地實施“雙培雙帶”先鋒工程,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信息庫,將村組干部、青年農民、復員退伍軍人、務工經商人員和致富能手等作為重點對象,加強政治吸納,及時培養考察。定遠縣能仁鄉積極開展思想動員、深入調查摸底,堅持黨群推薦、一線發現、自我申請等渠道,及時把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吸納進入發展黨員人選的“后備庫”。各地街道社區廣泛開展黨群“連心”、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,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,從中及時發現、吸收優秀分子,擴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。
早啟發、早選苗、早培養。全省高校通過新生入學教育、黨員結對幫帶等,加大在低年級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力度,激發大學生入黨熱情。企業黨組織廣泛開展“四強四優”“雙培三幫帶”等活動,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區、設立黨員示范崗等,培育選樹優秀黨員典型,引導廣大職工以黨員為榜樣,積極向黨組織靠攏。
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、防汛抗洪救災等重大事件中,各級黨組織注意發現優秀苗子,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。5月中旬,六安市主城區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,黨組織緊急動員市區80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、400余名發展對象、460余名新黨員趕赴疫情防控一線,接受黨組織考驗,幫助群眾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。
截至5月底,全省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分別為40.3萬人、37.3萬人,其中10.2萬人系今年首次提出入黨申請,11.6萬人今年新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。
抓重點,持續優化黨員隊伍結構
突出優化結構,全省各地堅持分層分級對發展黨員的數量、質量、結構、分布等劃出“硬杠杠”。
各級黨組織堅持把產業工人、青年農民、高知識群體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、社會組織等群體、領域作為重點,組織開展入黨積極分子數量摸底,精準制定下達年度發展計劃,推動發展黨員數量均衡增長。據統計,今年我省新發展黨員中,35歲以下青年、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和生產工作一線的新黨員,所占比重分別達到79.5%、36.9%、34.9%。
全省農村黨組織為3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,每村單列發展計劃,優先發展一批政治素質好、具有一技之長和“雙帶”本領的村干部、發展能手等優秀青年入黨。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黨委運用“大包干”精神和沈浩同志先進事跡等豐富資源,加強對青年農民的政治引領,近3年累計有28位村民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,今年新提出入黨申請的有12人。
全省國有企業全面排查消除黨員空白班組,優先發展一批投身企業改革、在重要艱苦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的生產和技術骨干入黨。非公經濟領域加大在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發展黨員力度,優先發展一批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入黨。各地還充分發揮黨建工作指導員作用,積極指導幫助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做好發展黨員工作。
抓質量,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
著眼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、純潔性,各級黨組織把政治合格作為第一標準,切實把好政審關、談話關和審批關,規范程序,嚴把流程,做到成熟一個、發展一個。
蕪湖市推行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幫帶機制,要求培養聯系人帶領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黨小組延伸活動,定期對其表現情況考察寫實,作為推薦發展對象的重要依據。宣城市印發發展黨員縣級執紀執法部門聯合審查辦法、農村基層干部近親屬入黨考察、預審及備案辦法等,嚴格發展黨員預審制,切實把好發展黨員“入口關”。
從嚴落實,不搞變通。各地強化基層黨委的審核把關作用,層層建立各環節工作責任制,推動發展黨員責任落實到位。太和縣落實發展黨員村支部初審、村黨總支二審、鎮黨委終審三級審核機制,并在鄉鎮黨委審核后及時報送縣委組織部審核。
為保證發展黨員質量,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認真抓好發展黨員業務培訓、入黨積極分子示范培訓和發展對象集中培訓,每半年組織開展新發展黨員抽查。今年以來,全省縣級以上組織部門舉辦發展黨員各類培訓班700余期,培養入黨積極分子、發展對象等7.5萬余人,累計抽查縣(市、區)58個、鄉鎮967個,調閱黨員檔案4926份。
教育培養在日常,提升學習在經常。各地利用“主題黨日”“三會一課”等活動,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、發展對象的培養教育。突出實踐培養,通過參與抗洪搶險、疫情防控、鄉村振興、文明創建等工作,提升他們的政治覺悟,增強服務群眾本領。
《安徽日報》 (2021年6月21日 01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