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眾科技研發三期項目現場,建工三建項目團隊正以“江淮鐵軍”的奮進姿態演繹著智能建造的速度與精度。自春節復工以來,這座承載安徽新能源汽車“首位產業”戰略使命的標桿工程,接連攻克多個技術堡壘:3月15日110kV變電站成功送電,3月20日通過甲方綜合驗收,3月30日停車樓鋼結構封頂,研發主樓突破十層結構大關。目前,三個生產車間已進入竣工驗收倒計時,3月底完成竣工驗收,研發大樓主體結構預計7月底封頂。
技術革新構筑智能建造新高地
項目團隊以“技術驅動+精細管控”雙輪驅動,開創裝配式工業建筑新范式。作為合肥首個裝配式“工業上樓”示范工程,三個車間創新采用預制混凝土柱+預應力梁+鋼筋桁架樓承板體系,裝配率達80%以上,通過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,大幅減少了現場的濕作業和建筑垃圾,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污染。通過BIM技術構建的數字孿生系統,實現260噸履帶吊跨外吊裝路徑優化,預制構件安裝精度達到毫米級,達到德系工藝標準。在地坪施工中引入噴涂機器人、地坪機器人等多種智能建造設備,智能控制噴涂厚度和范圍,減少材料損耗,避免人工誤差。智慧工地系統通過高空鷹眼探頭實現安全與環境指標雙控。這種將汽車智能制造基因注入工程建造的跨界實踐,使項目綜合建造水平大幅提升。
安全優質詮釋工業美學新標準
項目運用AI安全識別系統,將視頻AI算法與工地監控緊密結合,實時監測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,包括安全帽佩戴、反光衣工服穿著、抽煙等行為,及時發出預警信號,保障24小時全天候現場安全生產。運用塔吊安全監測管理系統,集互聯網技術、傳感器技術、數據采集儲存技術于一體,實現多方實時監管、區域防碰撞、防傾翻等功能,實現了開放式的實時塔吊作業監控,確保塔機的安全使用。項目團隊構建全周期質量管控體系,通過首件樣板制度和舉牌驗收機制,實現關鍵工序100%實測實量,預制構件吊裝合格率達95%以上。項目成立了質量品控小組,主要負責項目施工過程質量專檢、監督和評估、班組結算單質量簽認,同時進行監督自檢、互檢、交接檢,在原材料供應方面,對鋼材、水泥及其他建筑構配件等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,確保符合項目設計的質量標準。項目采取回填土標高控制標識、工序交接表單移交、驗收合格標記標識、QC小組技術攻關等做法,全方位把控工程質量。
綠色建造樹立可持續發展新范式
項目通過運用環境監測系統24小時在線監測施工現場揚塵、噪聲等環境參數,管理者可通過手機和電腦終端隨時訪問監測數據,同時通過智慧噴淋系統,實現工地噴霧抑塵設備自動化控制,實現了科學治塵、精準治塵。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使現場濕作業減少80%,智慧揚塵控制系統實現PM2.5濃度動態管控。經測算,項目全周期碳排放強度較同類建筑大幅減少,為工業建筑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路徑。
在項目竣工沖刺的關鍵階段,項目團隊將以集團及公司兩級職代會精神為指引,錨定目標、加壓奮進,通過強化過程管控、優化資源配置、嚴把質量安全關,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效能。同時,聚焦技術創新與工藝優化,以高標準、嚴要求推進工程建設,確保項目按期優質交付,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,為我省打造新能源汽車"首位產業"貢獻建工三建力量。(張浩、徐強、楊光/圖)